全球首家电梯行业综合服务平台
您好! 请 登录注册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当前位置:首页 > APP头条 > 正文
浙江创新推行特种设备安全“三员一总监”机制,筑牢企业主体责任防线
发布时间:2025-09-29 08:32:11 来源:本站原创 编辑:本站编辑 浏览数: 0
[摘要]  浙江省通过创新推行特种设备安全“三员一总监”机制,压实企业主体责任,提升安全治理效能。该机制涵盖安全总监、安全员、职工...

特种设备听起来专业,但其实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——小到我们每天乘坐的电梯、游乐场的过山车,大到工厂的锅炉、输送燃气的压力管道,都属于这个范畴。它们的运行安全,直接关系到大家的生命财产安全,也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局。近年来,浙江省一直在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守护这道安全防线,其核心思路非常明确:紧紧抓住企业这个责任主体,通过机制创新将安全责任真正落到实处。

就在今年9月下旬,浙江省推动落实企业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现场会暨“三员一总监”试点推进会在瑞安召开。这次会议的目的很聚焦,就是总结经验、推广做法,进一步压实企业的担子,全面提升特种设备的安全治理能力。之所以如此重视,是因为背后的数据触目惊心:全国范围内,光是生产环节监督检验每年发现的质量缺陷就超过50万项;2024年的事故分析显示,约15%的事故源于制造、维修或安装环节,而因使用和管理不当导致的事故占比竟高达80%。在浙江,过去五年的特种设备事故中,“无证上岗”是一个尤为突出的问题。这些都说明,仅仅抓好生产制造源头远远不够,日常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和监督才是避免悲剧的关键。

面对全省约33.4万家特种设备生产和使用单位,如何破解监管难题?浙江的答案是:帮助企业夯实内部管理基础,配齐人、明职责、建机制。今年6月,市场监管总局与全国总工会共同推出一项新试点——特种设备安全职工监督员制度,浙江成为首批试点省份之一。以此为契机,浙江将试点工作与本地实践相结合,部署了“改革深化年”和“服务优化年”行动,创造性提出了建设“三员一总监”队伍的工作思路。

所谓“三员一总监”,是一个责任清晰、分工协作的管理体系。“安全总监”和“安全员”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主力军,负责完善并执行“日排查、周管控、月调度”的日常管理制度;“职工监督员”则源自一线员工,由工会选聘,他们就像时刻警觉的“吹哨人”,凭借“离得近、看得真、听得清”的天然优势,能第一时间发现隐患、预防事故;此外,还有由政府部门和技术机构专家组成的“护航员”队伍,他们定期为企业做“安全体检”,提供专业技术支持。

这套机制在试点地区瑞安市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。当地率先出台实施方案,整合市场监管、工会、属地政府和特检院四方力量,形成共治格局。目前,瑞安已聘任50名一线职工监督员,累计发现隐患超百条,且全部实现了闭环处置。浙江华峰合成树脂有限公司的实践更具说服力:自7月份推行职工监督员制度以来,员工上报隐患超1400条,其中特种设备类隐患超过50条,全员安全意识被极大激发。

从全省看,队伍建设成效显著:已配备安全总监35.7万人、安全员38.6万人,组建了205人的省级“千锤百炼”护航员队伍,还选聘了超过300名一线职工担任监督员。通过专题讲座、走访服务等精准帮扶,企业的内生管理能力正在稳步提升。

下一步,浙江的计划非常清晰:将以此次推进会为新起点,朝着特种设备安全治理现代化的目标迈进。一方面,继续深化职工监督员试点,帮企业把“日周月”机制真正运转起来;另一方面,聚焦锅炉、燃气管道、电梯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,严格执法检查,排查重大隐患。同时,浙江也将加强智慧监管,致力于构建一个全流程风险智控、全过程溯源倒查、全链条闭环管理的智慧监管体系,努力让特种设备安全防线更加牢固可靠。

归根结底,安全是最大的民生。浙江的“三员一总监”机制,本质上是将监管的触角深入企业的“神经末梢”,通过激发企业主体责任和一线员工的监督意识,构筑起一道人人有责、人人尽责的安全防护网,这无疑是一次值得期待的有益探索。

03.jpg


本文标签: 浙江特种设备安全 三员一总监 企业安全主体责任 特种设备职工监督员 瑞安试点经验
网友评论  (文明上网,理性发言,不传谣言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