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首家电梯行业综合服务平台
您好! 请 登录注册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当前位置:首页 > 人物聚焦 > 正文
沈晓东:为电梯安全坚守20载
发布时间:2016-05-12 14:27:22 来源:东方早报 编辑:刘晓 浏览数: 1
[摘要]  东芝电梯(中国)有限公司工程品质部部长,2011年起兼任工会主席,2010-2014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,2016年全国“五一”劳动奖章获...
 
  东芝电梯(中国)有限公司工程品质部部长,2011年起兼任工会主席,2010-2014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,2016年全国“五一”劳动奖章获得者。
  
  去年7月,湖北荆州市某百货商场一上行手扶电梯上,一位30岁的妈妈将身旁的儿子递上高处,自己却被电梯上一块盖板“吞没”。
 
  东芝电梯(中国)有限公司工程品质部部长沈晓东称,“虽然这部电梯不是我们生产的,但是当时很多人都对心存忧虑,甚至有人坐手扶电梯时紧张地跳过这块盖板。我们开会商量,怎么用通俗的语言解释我们电梯的结构,让市民能够驱除疑虑。我们的电梯是非常安全的,有"双保险",首先我们的结构与出事品牌的电梯不同,我们的这块"盖板"不可能掉下去的,其次,就算这块"盖板"掉下去,也是掉在一个安全空间,不会跌入铰链中的。”
 
  沈晓东与同事们连夜讨论解释方案直到晚上12点,第二天接受采访的节目播放后效果非常好,不少市民因此消除了对电梯的恐惧心理。
 
  对于沈晓东来说,每天7点多上班,到公司处理两三百份邮件,下午跟全国30多个分公司开各种视频、网络会议,晚上正常6点半下班,遇到紧急事时不到12点是不可能回家的。这就是他日常而忙碌的一天。在20年的“工匠”生涯中,沈晓东有两个关键词,作为工程品质部部长是“安全”,作为工会主席则是“沟通”。
 
 
  每天收两三百份求助邮件
 
  1996年沈晓东大学毕业,因为学的机械设计专业,他在找工作时选择了离宝山区杨行镇的家仅5分钟车程、新成立的东芝电梯(中国)有限公司。
 
  进入公司后,他主要从事开发设计,一干就是12年,从基层设计员到班长、主任、科长,再到设计部门参事,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走过来。其间,他主要负责商场斜坡式电梯的开发设计。
 
  2008年以后由于公司结构调整,斜坡式自动扶梯都需搬至沈阳工厂生产,因此沈晓东也面临被长期外派至沈阳的情况。由于当时孩子还小,沈晓东选择了转到公司安装部工作,由于他在此前十几年开发设计过程中经常需要在现场指导电梯安装,因此对于安装部的工作并不陌生。
 
  2013年的时候公司成立安装技术中心,沈晓东担任中心长,负责国内所有技术安装支持和品质检查。2015年公司为了更好地确保电梯安装品质,成立了工程品质部,将安装和品质检验分开,他成为该部部长,把守电梯交付使用前的最后一个质量关口,“安全,对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。”
 
  作为部长,他得负责向全国30个分公司和200家授权安装工程公司提供技术支持,东芝公司每年的电梯出货量约2万台,其中80%是住宅小区使用,20%为商用综合项目。沈晓东要解决从全国各地发来的技术支援请求和疑难杂症诉求,每月至少要出差一到两次,每次最起码要三五天。因此算下来一年倒有七八个月是出差在外度过的。
 
  沈晓东这么描述他的日常:每天早晨7点送完孩子,就会到公司花2个小时处理邮件。邮箱中每天能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两三百份请求技术支援邮件,问题林林总总,包括投诉、电梯故障、关人事故等,沈晓东会对每个能回答的品质问题一一回复,一下子无法解决的,则分给对应项目的工作人员,进行详细调查后再给予回复。
 
  下午1点上班后,则是各种会议,公司内部的会议,跟分公司的视频、网络会议等。同时还要与相关公司沟通今年18个改善计划的实施进展。虽然公司下班时间是下午5点,但沈晓东几乎每天都要到傍晚6点半才能下班,若遇到紧急事情,往往就要处理到晚上12点。
 
 
  多次改良电梯安装工艺
 
  东芝中国原先只生产住宅电梯和标准型扶梯,不具备生产重载型自动扶梯的能力。2004年东芝中国中标了铁路南京站的电梯项目,沈晓东牵头开始设计开发重载型扶梯,“重载型扶梯适用于客流量很大的火车站、地铁站等场合,需要承受长时间、人流环境巨大、环境恶劣的重负荷运转。当时上海地铁线路快速铺开,公司希望进入这个市场。”
 
  沈晓东表示,由于当时日本东芝的生产成本很高,约是中国国内平均的两倍,日本电梯的适用环境、设计结构也和国内不一样。因此沈晓东需要带领团队设计开发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重载型扶梯。
 
  “由于没有设计参考资料,只有日方提供的日本电梯的图纸,我们需要"消化"这些图纸,然后结合国内对这个项目的技术要求进行设计。”沈晓东说。他记得当时连续加班了六个月,完全没有双休日,“我不认为我们的设计能力弱于日本,但有些技术需要日本方面的支持,尤其是电脑计算等辅助工具。我们那时只能画二维设计图,对于立体结构,要么在平面上画剖面图,要么靠大脑想像。” 最终,沈晓东和他的团队开发完成后制作了样机,由上海交大国家检测中心做论证,进行性能试验测试,最后成功取得论证证书,为东芝打开了新的市场。
 
  首台重载型扶梯运到南京后,沈晓东又出差六个月,在现场指导安装、调适、测试,生怕出一丝意外。电梯安装工人属于特种作业人员,需要持证上岗,沈晓东为此还考了上岗证。这也为他从设计部转型到安装部、工程品质部积累了经验。
 
  在沈晓东看来,他这次能成功,离不开家庭的默默支持,“当时孩子才2岁,我完全顾不上当一个父亲的责任,妻子有时也会有点牢骚,但她还是默默一个人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, 她当了五年的全职妈妈,直到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她才开始重新上班。”
 
  在安装部时,沈晓东十分注重创新,多次改良电梯安装工艺。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楼高492米,采用了日本原装进口的东芝电梯,在安装时,沈晓东派人全程参与了日方的安装过程,并从中受到启发,研发出电梯安装的吊篮技术,取代了脚手架。这以后,东芝所有高速电梯安装都改用了吊篮施工法,并推广到全国。
 
 
  建立工资平等协商机制
 
  2011年,沈晓东经公司全员投票,当选为工会主席。不料,接手工会工作才半年的他,便遇到了公司成立16年以来的第一次“罢工”事件,300一线员工在食堂里静坐,公司生产一度处于瘫痪状态。
 
  “主要是因为公司针对技术部作了薪酬政策的调整,提升了设计奖金的提成。一经全员说明,一线员工不高兴了,认为仅给技术部加薪不公平。”沈晓东说。他原本当天从上海飞往广西南宁,准备接待一起客户投诉,但刚下飞机坐上出租车,公司就急召他赶紧回沪处理“罢工”事件。
 
  第二天,沈晓东赶了最早的班机回沪,与一线员工当面沟通:“我请他们选出员工代表,提出相关需求,希望他们相信工会,委托我们去跟公司协商。”员工提出要求后,工会把意见书提交给公司。第三天,公司驳回员工提议,一些情绪激动的员工为此把矛头指向工会,认为工会没用,不为员工考虑。七八月正是生产旺季,连续三天停工后,客户打爆了投诉电话。沈晓东把停工可能导致两败俱伤的后果向员工作了解释,继续争取员工的合作。
 
  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下,一线员工主动找到沈晓东,同意修正意见书,在劳资双方都能接受的限度内进行再度协商。沈晓东耐心与一线员工们逐条探讨加薪、加福利、改善工作环境等条款,同时向上级工会汇报事情进展。
 
  整整一个星期,沈晓东都要忙到半夜才回家。经过几十次的斡旋,终于拟定出了新的合理加薪办法,化解了这场劳资危机,在他看来,解决问题的秘诀就是“多沟通”。
 
  经此一役,工会在劳资双方眼中从原来的可有可无变成了举足轻重。公司重新认识了中国工会的角色,员工对工会也多了信任和依赖。此后,工会越来越多参与到企业和员工的协商中,从生产管理到生活后勤,为员工争取到了诸多权益。
 
  2011年年底,沈晓东在“罢工事件”启示下,建立了工资平等协商机制,并推广至全国30家分公司,每年有2100多名职工受益。2012年-2014年,职工每年的加薪幅度保持在10%左右。通过这项长效机制,加之沈晓东的积极呼吁,2015年,资方为职工交纳的补充公积金更是从原来的14%提升到了24%。
本文标签: 沈晓东 电梯
网友评论  (文明上网,理性发言,不传谣言!)
您尚未登录,请登录后发表评论!